電 話:0538-8629068
傳 真:0538-8629069
網 址:guotaiminan.net
技術咨詢qq:2020720991
泰安市國泰民安生物科技限公司
地 址:泰安市東部高新技術開發區
7月全國氣溫和水溫普遍較高,養殖水生動物進入生長旺盛期。同時,多地雨水較多,沿海地區易出現臺風、暴雨等極端天氣,會對水產養殖造成影響或引發疾病。根據近年同期全國水產養殖病情測報數據和2023年天氣情況,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對7月易發疾病進行了預測,供參考。
一、病情預測
7月水產養殖應該重點關注草魚出血病、錦鯉皰疹病毒病、病毒性神經壞死病、鯽造血器官壞死病、鯉浮腫病、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癥、細菌性腸炎病、鏈球菌病、白斑綜合征、十足目虹彩病毒病、急性肝胰腺壞死病、蝦肝腸胞蟲病等疾病。
(一)魚類疾病
1. 草魚出血病:病原為草魚呼腸孤病毒,主要危害草魚及青魚,發病水溫為20℃~30℃。患病魚出現鰓蓋或鰭條基部出血,解剖查驗發現肌肉點狀或塊狀出血、腸壁充血、肝脾充血等癥狀。廣東、湖北、湖南等草魚主養區應重點予以關注并做好預防。
2. 錦鯉皰疹病毒病:病原為鯉皰疹病毒Ⅲ型(又稱錦鯉皰疹病毒),主要危害鯉、錦鯉及其變種,發病水溫為18℃~28℃。病魚游動無方向感,眼球凹陷,鱗片有血絲,皮膚上出現蒼白的塊斑與水泡,鰓出血并產生大量黏液或組織壞死。該病發病急,死亡率高。遼寧、山東、四川等鯉主養區應重點予以關注并做好預防。
3. 病毒性神經壞死病:病原為神經壞死病毒,主要危害石斑魚、鱸、牙鲆和大菱鲆等海水魚類,不同基因型發病水溫不同。患病魚厭食,出現體色發黑、頭部出血、眼球渾濁外凸、魚體畸形、間歇性亂竄打轉、螺旋狀或旋轉式游動等癥狀。福建、廣東、海南等海水魚主養區需重點防控。
4. 鯽造血器官壞死病:病原為鯉皰疹病毒Ⅱ型,主要危害鯽、金魚及鯽雜交變種,發病水溫為10℃~33℃。患病魚體色發黑,體表廣泛性充血或出血,尤其以鰓蓋、下頜、前胸和腹部最為嚴重。患病魚鰓絲腫脹,瀕死魚鰓血管易破裂而出血,解剖后可見淡黃色或者紅色腹水,肝、脾、腎等器官腫大、充血,鰾壁出現點狀或斑塊狀充血。江蘇、湖北、四川等鯽主養區應重點予以關注并做好預防。
5. 鯉浮腫病:病原為鯉浮腫病毒,主要危害鯉和錦鯉,水溫在20℃~27℃時易發病。病魚上浮、聚堆游邊,眼球凹陷,魚種階段有時出現全身浮腫。該病發病急,死亡率高。遼寧、河北等鯉主養區應重點予以關注并做好預防。
6. 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癥:病原為嗜水氣單胞菌、溫和氣單胞菌等多種細菌,危害鯽、鳊、鰱、鳙等多種淡水魚類,水溫在9℃~36℃時易發病。病魚離群緩慢游動,體表嚴重充血,眼球突出,鰓、肝、腎顏色較淡,呈花斑狀。病情嚴重時死亡率達90%以上。全國各淡水養魚地區需重點防控。
7. 細菌性腸炎病:病原為腸型點狀氣單胞菌、豚鼠氣單胞菌、嗜水氣單胞菌等革蘭氏陰性短桿菌,主要危害草魚、青魚、鯉魚等多種淡水魚,水溫25℃~30℃為流行高峰,常與細菌性爛鰓病、赤皮病等并發。全國各魚類養殖地區均應重點防控。
8. 鏈球菌病:病原為海豚鏈球菌、無乳鏈球菌等,主要危害羅非魚,在水溫長期過高、水體缺氧等情況下易發生,水溫25℃~37℃時流行,高于30℃易暴發,具有傳染性強、死亡率高等特點。廣東、廣西、海南等羅非魚主養區應重點防控。
(二)甲殼類疾病
1. 白斑綜合征:病原為白斑綜合征病毒,主要危害對蝦、克氏原螯蝦、中華絨螯蟹等甲殼類動物,發病水溫為20℃~30℃。該病發病急,死亡率高。病蝦行動異常,甲殼上出現白點,白點直徑小于3mm或連成片。各對蝦主養區應重點予以關注并做好預防。
2. 十足目虹彩病毒病:病原為蝦血細胞虹彩病毒,主要危害南美白對蝦、羅氏沼蝦、日本沼蝦、克氏原螯蝦等,發病水溫16℃~32℃,對蝦體長4cm~7cm時最易被感染。各對蝦主養區應重點予以關注并做好預防。
3. 急性肝胰腺壞死病:病原為攜帶特定毒力基因的弧菌,包括副溶血弧菌、哈維氏弧菌等,主要危害對蝦。通常在放苗后7d~35d內發生并引起高死亡率。各對蝦主養區應重點予以關注并做好預防。
4. 蝦肝腸胞蟲病:病原為蝦肝腸胞蟲,主要危害對蝦,發病水溫為24℃~31℃。病蝦出現個體瘦小、肝胰腺顏色深、群體中體長差異大等癥狀。各對蝦主養區需重點防控。
二、防控措施
(一)加強養殖水質調控。夏季持續高溫,水體晝夜溫差大,水產動物代謝旺盛,養殖水環境和底質環境較為復雜,需要及時進行水質調控,確保養殖環境的穩定。一是適量加注新水,加注時盡量避免將底質沖起。二是勤檢測池塘水環境的pH、氨氮、亞硝酸鹽等指標,發現異常及時采取換水、增氧等應對措施。三是注意監控養殖池水溶氧,勤開增氧機,保持充足溶氧,謹防水產養殖動物缺氧、浮頭。
(二)加強飼養管理。一是選用恰當適合的飼料。投喂全價配合飼料,保證飼料新鮮,無雜質,提高飼料利用率。二是科學合理投喂。夏季晝長夜短可采用“少量多次”的投喂方式,根據當地的天氣、氣溫、養殖水體水質、養殖生物體大小等因素,做出合適的判斷并及時對投喂次數和投喂飼料量進行調整。三是降低應激反應。夏季持續高溫,可以通過增加設置遮陽設施、逐漸加深池塘水位、使用較低溫水降溫等措施減少水體溫差,保持水體溫度相對穩定,盡量減少因高溫導致的應激反應。
(三)做好氣候災害及其預防。密切關注災害性天氣預報,科學分析氣象災害對水產養殖的影響,提前做好防范工作。開展池塘堤壩、進排水渠道、增氧機等設施設備的檢查維修,加蓋池塘網蓋或圍欄設施;對于地勢較低洼處的池塘養殖區,增挖進排水溝道,保持進排水暢通。及時對增氧、排水設備保養進行維護,配備應急供電機組,準備防災物資。加強巡視,及時掌握池塘狀態,移除雜物。
(四)加強病害監測。做到早發現、快處置、防擴散、控危害。相關水生動物疾病防控方法,可登錄“全國水生動物疾病遠程輔助診斷服務網”(www.adds.org.cn),在“常見疾病”中查詢,或通過“自助診斷”及“專家診室”進行診斷或咨詢。
(轉載聲明來源: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