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 話:0538-8629068
傳 真:0538-8629069
網 址:guotaiminan.net
技術咨詢qq:2020720991
泰安市國泰民安生物科技限公司
地 址:泰安市東部高新技術開發區
一、傳染性魚病的來源和傳播方式
(1)傳染病的來源:
1)原發性來源:患傳染病的病魚是傳染性魚病病原體的貯藏者。即使病魚痊愈后,在很長一段時間內, 仍繼續保持和排泄病原體,成為帶菌者。病魚的尸體和草食哺乳動物的未經發酵的糞便,也是傳染病的原發性來源。
2)次發性來源:發病池塘的池水、底泥、餌料,對病魚使用過的養魚工具和網具等。在發病魚池中使用后,又去接觸沒有病的魚池,使無病的魚池遭受污染而導致魚病,這些都是次發性來源。
(2)傳播方式:
1)病魚或帶菌魚直接與健康魚接觸,或前者排出大量病原體到周圍水體中,而感染健康魚群。
2)帶有大量病原體的病魚尸體,可將大量病原菌、病毒散布于水體中而感染健康魚群。
3)未經發酵的草食動物的糞便及其他動物的糞便,將大量細菌帶入魚池,引起爛鰓病等細菌性病的發生。
4)次發性來源的池水、餌料、養殖工具等,不經過消毒也可引起魚病的傳播。
5)許多水生動物和食魚動物,如水生昆蟲、兩棲類、爬行類和鳥類等經常來往于病魚池塘和健康魚池塘之間,也能成為病原體的傳播者。
二、侵襲性魚病的來源和傳播方式
許多水生寄生性的原生動物、蠕蟲、軟體動物幼蟲、甲殼動物以及水蛭等,都能侵襲魚體體表和內部各器官,引起魚病。
在原生動物引起的魚病中,凡帶有寄生蟲的魚和病魚的尸體,是疾病的主要來源,稱之為第一性來源。
魚類多有集群的習性,活動時常常相互靠攏在一起,因此,魚體皮膚上的口絲蟲、斜管蟲和車輪蟲等,很容易從一條魚傳播到另一條魚體上去。
而很多鞭毛蟲、纖毛蟲都有暫時離開寄主自由游動的能力,這樣就更增加了傳播的可能性。
此外,小瓜蟲等在寄主死亡后,具有離開寄主進行繁殖的習性,如不立即把尸體撈去,就會擴大傳播的機會。
凡攜帶第一性來源的物體,如被沾染的食料、養魚工具、 池水、池泥和水生動植物等,都是原生動物病的間接來源,也叫第二性來源。
如球蟲和黏孢子蟲成熟后,孢子不斷地自魚體進入水中,沉落于池底污泥里,污泥就變成侵襲性魚病的第二性來源。
關于蠕蟲病方面, 像指環蟲和三代蟲等,水體就是傳播這些病原體的來源。它們的幼蟲在水中,找到合適的魚類寄主并進行侵襲。
又如草魚吞食了水中寄生著原尾蚴的劉氏中劍蚤(中間寄主),就間接感染了九江頭槽絳蟲。
寄生橈足類只有雌性成蟲寄生到魚體上,所產出的卵在水中孵化、成長,所以水體就成為這一類病原體的來源。
由鰓尾類魚鲺寄生引起的魚病則和寄生橈足類不同,鲺既能牢固地寄生在魚體上,又能在魚體上隨時移動,并且還能脫離魚體在水中自由游動。
鲺將卵產在水生植物或池中較硬的物體上,因此,水和帶有鲺卵塊的水生植物及其他物體,就成為鲺病病原體的來源。
如果養魚池的水源來自養殖魚類的湖泊,水庫和河道等,水源本身就可能帶有侵襲性的病原體,因此將此水源引入安全的魚池中去,往往會引起流行病的爆發。
(聲明:文章來源網絡,因來源無法定論的未署名作者,若有侵害您的利益或不當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。)